中九龍幹線:貫通東西的交通命脈

中九龍幹線:貫通東西的交通命脈

  1. 引言:期待已久的中九龍幹線
  2. 中九龍幹線是什麼?連接九龍東西的策略
  3. 路線規劃與主要特色:一條穿越市區的隧道
  4. 工程挑戰:在繁華都市下鑽挖
  5. 中九龍幹線的好處:節省時間與紓緩擠塞
  6. 社區與環境的平衡:工程以外的考量
  7. 工程進度與通車展望:邁向2025的最後衝刺
  8. 收費爭議:用者自付與公共利益
  9. 結論:中九龍幹線的意義與未來

中九龍幹線是香港一項備受矚目的基礎設施項目,它被譽為一條貫通九龍東西的交通命脈。作為一個在九龍生活了數十年的人,我深切體會到中九龍交通擠塞的困擾,每次從油麻地到九龍灣,短短的路程卻可能花上超過半小時。正因如此,我對中九龍幹線的落成充滿期待。這條全長約4.7公里的幹道,大部分為隧道,旨在提供一條更快捷、更順暢的東西向替代路線,顯著紓緩九龍中部現有主要道路的交通壓力,例如龍翔道、界限街、太子道西、亞皆老街及加士居道天橋等,這些都是我們日常出行經常遇到的樽頸路段。它的建成,不僅是工程上的壯舉,更承載著改善市民出行體驗、推動區域發展的願景。

中九龍幹線是什麼?連接九龍東西的策略

中九龍幹線(Central Kowloon Route,簡稱 CKR)是香港規劃中的六號幹線的一部分,這條「策略性幹道」的定位非常明確:連接西九龍的油麻地交匯處與東九龍的啟德發展區及九龍灣道路網。可以說,它是九龍半島腹地的一條關鍵連接線,將東西兩端緊密聯繫起來。這條全新的「九龍東西快速通道」採用雙程三線分隔車道設計,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規格媲美現有的主要幹線。它的規劃和建設,是為了應對九龍中部持續增長的交通流量,特別是來往西九龍填海區、油麻地、何文田、土瓜灣以及近年迅速發展的啟德之間的需求。我記得小時候,九龍的交通還沒有現在這麼繁忙,但隨著城市發展,車輛越來越多,尋找一條有效率的過海或橫跨九龍的路線變得越來越重要。中九龍幹線正是為了解決這個迫切問題而生。

路線規劃與主要特色:一條穿越市區的隧道

中九龍幹線的走線設計非常巧妙,大部分路段深藏於地底,盡量減少對地面建築和社區的影響。它從西九龍填海區的油麻地交匯處開始,隨即轉入地下,穿越繁忙的甘肅街和加士居道地底。這一段尤其複雜,需要穿越現有的港鐵荃灣線和觀塘線隧道下方。接下來,幹線會經過京士柏、何文田,再深入土瓜灣,並再次穿越港鐵屯馬線的隧道下方,最終到達九龍灣,與啟德發展區的道路網絡以及東南九龍的 T2 主幹路連接。全長4.7公里的幹線中,有長約3.9公里是隧道段 。這意味著駕駛者可以在大部分路段上享受快速、無燈號的行車體驗。

為了應對不同的地質和環境挑戰,工程採用了多種先進的隧道建造技術。例如,在鬧市中心下,部分路段採用了明挖回填方式建造,這需要精準的施工管理,以確保地面交通和活動不受太大影響 。而在九龍灣海床下,則採用了沉管隧道技術,這種方法可以在陸上預製隧道節,再將其沉入海床預挖的壕溝中連接起來,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海上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此外,沿線還設有三座通風大樓,分別位於油麻地、何文田及啟德 。這些大樓不僅負責隧道的通風,還安裝了先進的空氣淨化系統,旨在去除隧道排放空氣中至少八成的二氧化氮和可吸入懸浮粒子,這對改善沿線社區的空氣質素至關重要 。這些技術細節,雖然普通市民可能不太了解,但正是它們確保了工程的可行性和對環境的保護。

工程挑戰:在繁華都市下鑽挖

中九龍幹線的建造過程充滿了巨大的挑戰,用「攻難克堅」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試想一下,要在香港這個人口稠密、建築物林立的城市地下進行大型鑽挖工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級難題。其中最為人關注的,莫過於在油麻地拆卸舊停車場大廈並重置加士居道天橋的工程 。這座停車場大廈自1970年代起就是油麻地的地標,拆卸它並在上方重置一條每天有大量車流通過的天橋,其施工難度和安全要求都極高 。工程團隊採用了「建築信息模擬」(BIM)技術,在電腦虛擬環境中進行詳細模擬,確保每一個步驟的安全和精準 。他們甚至在天橋上方設置了鋼製保護簷篷,以防止拆卸期間有碎石墜落,這讓我感覺工程師們真的想盡了辦法來應對各種潛在風險 。

此外,隧道需要穿越多條現有的港鐵隧道下方,這要求施工過程中對地面沉降和震動進行嚴密的監測和控制 。每一次爆破鑽挖,都要精準計算,確保不影響地鐵的正常運作。複雜的地質條件,從堅硬的石層到脆弱的泥土,也增加了挖掘的難度 。工程團隊需要根據不同的地質採用不同的鑽挖技術,並使用大量臨時支架來確保隧道的穩定。作為一個門外漢,我每次看到相關報道,都對這些在我們腳下默默付出的工程師和工人感到敬佩。他們的專業和創新,是這項宏大工程得以推進的關鍵。

A realistic illustration showing the underground route of the Central Kowloon Route tunnel traversing beneath dense urban buildings and existing MTR lines in Kowloon, Hong Kong, highlighting the complex engineering.
This image is a fictional image generated by GlobalTrendHub.

中九龍幹線的好處:節省時間與紓緩擠塞

中九龍幹線最直接,也是最令市民期待的好處,就是顯著縮短行車時間和紓緩交通擠塞 。路政署預計,中九龍幹線通車後,在繁忙時間來往油麻地與九龍灣的車程將由現時的約30分鐘,大幅縮短至僅約5分鐘 。這節省的25至30分鐘,對於每天通勤的駕駛者來說,絕對是天大的福音 。我們可以想像,未來開車穿越九龍核心地帶,不再需要長時間困在車龍中,不用頻繁地停等紅綠燈,整個行程將會更加順暢和可預測。這不僅節省了個人時間,也降低了運輸成本,政府估計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每年約30億港元 。

除了直接的行車時間縮短,中九龍幹線作為一條快速替代道路,將分流現有東西向主要幹道的交通流量 。龍翔道、界限街、太子道、亞皆老街、加士居道等路的負荷將會減輕,這也意味著這些路段的交通擠塞情況會有所改善,周邊地區如黃大仙、何文田及九龍城等的交通也能受惠 。這不僅對駕駛者有利,對依賴這些地面道路的公共交通工具和行人來說,也是一種變相的改善。行車更暢順,巴士班次也能更穩定。

社區與環境的平衡:工程以外的考量

一項如此大型的工程,必然會對周邊社區和環境產生影響。我認為值得讚揚的是,中九龍幹線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也考慮到了這些因素,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平衡工程需求與社區利益 。為了配合工程,一些原有的社區設施需要遷移或重置,例如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油麻地玉器小販市場、油麻地公共圖書館及部分診所服務 。雖然這在一定時期內會帶來不便,但政府努力在附近區域提供臨時或永久的重置設施,盡量維持服務。例如,油麻地玉器小販市場和公共圖書館已遷往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附近的臨時建築 。

在文物保育方面,舊油麻地警署這座二級歷史建築物得到了妥善的保護 。中九龍幹線的隧道走線特意避開了警署的舊翼,而新翼則透過托底加固工程得以保留 。此外,工程團隊也考慮到廟街夜市的運作,在施工期間設置有蓋圍板,以確保行人和小販的安全,盡量減少對這一特色地標的影響 。

除了社區設施和文物,環境保護也是工程的重要一環。除了前面提到的空氣淨化系統,中九龍幹線大部分路段採用隧道,本身就能減少地面車輛造成的空氣污染和噪音 。在九龍灣的海底隧道工程中,也採取了臨時填海等措施,並承諾在工程完成後恢復海床原貌,以減少對維港的影響 。此外,在油麻地西面隧道出口上方,將會建造一個面積約32,000平方米的園景平台 。這個綠化空間將連接至廣深港高速鐵路西九龍站的園景平台,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憩場所 。這些措施顯示,現代基建工程不僅追求效率,也越來越注重與環境和社區的和諧共存。

An aerial photo or rendering showing the completed landscaped deck area above the Central Kowloon Route's western tunnel exit in Yau Ma Tei, connecting to the West Kowloon Station area, with green spaces and pedestrian paths visible.
This image is a fictional image generated by GlobalTrendHub.

工程進度與通車展望:邁向2025的最後衝刺

中九龍幹線工程自2017年12月正式動工以來 ,已經歷了多個階段,目前正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根據路政署的最新消息,大部分隧道、連接路和隧道大樓的結構工程已經完成,相關的機電工程也正全面進行中 。我看到新聞報道說,油麻地和馬頭角段的明挖回填隧道結構、九龍灣海底隧道結構以及啟德工地的相關工程都已完成 。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近日透露,中九龍幹線預計在今年12月具備條件正式通車 。儘管在鬧市進行地下挖掘等餘下主體工程仍面臨挑戰,工程團隊正積極克服困難,力求如期達到目標 。而整條六號幹線,包括連接中九龍幹線的 T2 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則預計在2026年全線通車 。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親身體驗這條新幹道帶來的便捷。對於在九龍東西部活動頻繁的我來說,實在是非常期待。

收費爭議:用者自付與公共利益

近期,關於中九龍幹線是否收費的討論引起了廣泛關注 。運輸及物流局表示正在研究中九龍幹線的收費安排,並強調「收回成本、用者自付」是不能迴避的考量原則 。建造這項造價高達423.6億港元的基建,確實動用了大量公帑 。政府認為,適當收費能反映基建的營運和維護成本,同時也能作為一種交通管理手段,影響駕駛者的行為習慣,鼓勵公共車輛優先使用 。

然而,有意見認為,中九龍幹線的興建初衷是為了紓緩交通擠塞,如果收費過高,可能會導致部分駕駛者繼續使用現有擠塞的舊路,反而達不到分流效果 。我在社交媒體上也看到不少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大家對於收費水平、是否應該收費等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政府表示在檢視收費時會平衡交通管理需要、效率優先、公交優先及用者自付等多方面原則,並會考慮市民的負擔能力,最終方案將以最合乎公眾利益為依歸 。希望政府在制定收費方案時,能充分聽取民意,找到一個既能體現用者自付,又能最大化幹線紓緩交通效益的平衡點。

結論:中九龍幹線的意義與未來

總括而言,中九龍幹線作為香港重要的交通基建項目,其意義不僅在於縮短油麻地與九龍灣之間的行車時間,更在於構建更完善的九龍東西交通網絡,為整個九龍半島的交通暢順和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從工程角度來看,它克服了在城市核心地帶進行大型地下工程的重重挑戰,展現了香港在基建領域的專業和創新。從社區層面而言,工程也盡力平衡發展與保育,嘗試將基建融入城市肌理,改善周邊環境。隨著這條期待已久的中九龍幹線預計在今年底具備條件通車,我相信它將會對九龍的交通格局帶來顯著改變,為市民帶來更便捷的出行體驗。期待未來親身駕駛在這條新幹線上,感受它帶來的暢通無阻!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