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樂集團:香港餐飲界的故事與現況
- 景樂集團:香港餐飲界的故事與現況
- 從諾士佛臺的起點:景樂集團的起源與發展
- 味遊全球:景樂集團旗下多元化的餐飲品牌
- 香港餐飲業的風浪:景樂集團面臨的挑戰
- 最新動向:景樂集團的資產出售與業務調整
- 不止美食:景樂集團的宴會服務與環保足跡
- 回顧與前瞻:景樂集團在香港飲食文化的地位
景樂集團,這個在香港餐飲界屹立多年的名字,承載著無數食客的回憶與故事。對我來說,景樂集團不僅是一個餐飲企業,它更是香港多元飲食文化的一個縮影。多年來,我見證著它從尖沙咀諾士佛臺的一個西班牙餐廳起步,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擁有超過20個品牌、分店遍布港九新界的大型餐飲集團。它的故事,彷彿訴說著香港餐飲業的起伏與變遷。
回想起第一次踏足景樂集團旗下的餐廳,那是在諾士佛臺的El Cid,那時候覺得香港竟然有這麼有異國風情的地方,細碟的Tapas、熱鬧的氛圍,都讓我印象深刻。從那時起,我就對景樂集團的敢於創新和引入不同菜系的眼光深感佩服。說到景樂集團的靈魂人物,不得不提周驪莉(Anna Chau)女士。這位被譽為「九龍蘭桂坊一姐」的企業家,憑藉她敏銳的商業觸覺和對餐飲業的熱情,成功將集團打造成為香港主題餐廳的領軍者之一。
從諾士佛臺的起點:景樂集團的起源與發展
景樂集團的故事始於1992年(亦有資料指向1993年),由周驪莉女士和她的兄長周家而先生共同創立。 他們在尖沙咀諾士佛臺開設了香港首間西班牙餐廳El Cid。選擇諾士佛臺,在當時可說是一個獨到的眼光。 那時的諾士佛臺還不像今天這樣食肆林立,景樂集團的進駐,可以說為這條小街注入了新的活力,甚至有人認為他們一手締造了「九龍蘭桂坊」的飲食文化。
周女士出身於飲食世家,父親周寶鴻先生是著名的上海菜廚師,曾在上海經營「老正興菜館」和西餐廳。 這種家族淵源和從小耳濡目染的經歷,或許解釋了她對餐飲業的熱情和獨特見解。她在加拿大修讀營養學,並在當地經營過上海菜館,這些經歷都為她在香港發展餐飲事業奠定了基礎。
隨著El Cid的成功,景樂集團開始迅速擴張。周驪莉和兄長在2000年甚至在諾士佛臺的一棟商業大廈裡一口氣開設了四間不同菜系的餐廳,包括泰國菜館、法國蠔吧、俄羅斯餐廳和酒吧。 這種大膽的策略,展現了集團對市場的信心和對多元化餐飲模式的探索。在往後的歲月裡,景樂集團憑藉其獨到的選址和對不同國家餐飲文化的引入,成功建立起龐大的餐飲王國。

This image is a fictional image generated by GlobalTrendHub.
味遊全球:景樂集團旗下多元化的餐飲品牌
景樂集團最令人稱道的一點,就是其驚人的品牌數量和涵蓋的菜系之廣。從官方資料和過往報道來看,集團曾擁有超過20個餐飲品牌,並開設了超過30間主題餐廳。 無論你想品嚐德國豬手、西班牙Tapas、泰國咖喱、還是地道的上海小籠包,幾乎都能在景樂旗下找到相應的餐廳。
一些較為人熟悉的景樂旗下品牌包括供應德國菜的帝樂德國餐廳(King Ludwig Beerhall)、以西班牙菜聞名的El Cid、以及家傳滬曉等上海菜館。 他們不僅將各國美食帶到香港,更會根據本地食客的口味進行改良和創新,務求讓顧客在熟悉的環境中品嚐到地道的國際風味。這種「本地色彩」的注入,是景樂集團能夠在競爭激烈的香港餐飲市場立足的關鍵之一。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是帝樂德國餐廳的常客,他說那裡的氣氛就像置身於德國啤酒節,食物和啤酒都很正宗。這就是主題餐廳的魅力所在,它提供的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獨特的用餐體驗。這種對用餐環境和氛圍的重視,一直是景樂集團的核心理念。
香港餐飲業的風浪:景樂集團面臨的挑戰
然而,香港餐飲業近年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即使是像景樂集團這樣經驗豐富的大型飲食集團,也難免受到衝擊。多重因素疊加,使得餐飲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營運成本不斷攀升,消費者習慣也在改變。
首先是勞動力短缺和人工成本上升。 疫情後,不少餐飲從業員轉行,導致人手持續不足,即使提高工資也難以填補空缺。這直接影響了餐廳的服務質素和營運效率。其次是高昂的租金和食材成本。儘管部分地區的租金有所回調,但對於許多餐廳來說,這仍然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更重要的挑戰來自於消費模式的轉變。越來越多香港市民選擇北上或外遊消費,尋求更具性價比的餐飲和娛樂體驗,這無疑對本地餐飲業造成了分流效應。 同時,內地餐飲品牌紛紛進駐香港,也加劇了市場的競爭。
在這樣的環境下,景樂集團過去幾年也顯露出了疲態,一些曾備受歡迎的分店陸續結業,例如位於赤柱美利樓的帝樂德國餐廳和嵐.石海鮮&牛扒餐廳,這兩家有著近20年歷史的餐廳在2024年4月就已經結束營業。 旗下的日式燒肉品牌「燒肉男」也於2025年2月全線結業。 這些消息都讓人感受到行業的寒意。

This image is a fictional image generated by GlobalTrendHub.
最新動向:景樂集團的資產出售與業務調整
近期關於景樂集團的消息,更是讓人捏一把冷汗。就在2025年6月初,有報道指出景樂集團出售了其位於灣仔中望商業中心的總部寫字樓,成交價為2499萬港元,這個價格甚至回到了2011年的水平,可見市況的嚴峻以及集團可能面臨的財務壓力。
緊接著,更震撼的消息傳來。據工會方面透露,景樂集團在2025年6月6日通知員工終止業務,這暗示著集團可能面臨全面結業的困境。 集團的官方網站也已經無法登入,社交媒體的更新也停留在一個多月前。 雖然目前還沒有官方的正式公告,但種種跡象都顯示,景樂集團正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
這些消息無疑讓許多喜愛景樂集團旗下餐廳的食客感到惋惜,也讓集團的員工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工會方面也對員工的權益表達了關注,提醒員工保留相關僱傭文件,並在需要時尋求協助。 在當前香港餐飲業的艱難環境下,景樂集團的遭遇,或許也反映了行業的普遍困境。
不止美食:景樂集團的宴會服務與環保足跡
除了日常餐飲業務,景樂集團也積極拓展其他業務,例如提供專業的宴會服務。從婚宴、生日派對到公司聚餐,集團旗下的多間主題餐廳都能提供場地和定制化的餐飲方案。 我認為,這項業務是集團多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提供附加值服務能夠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景樂集團在環保方面也曾做出努力。早在2015年,集團就因其在餐廳推行節能措施而獲得了中電「環保節能機構」嘉許計劃的銅獎。 他們更換了高質量LED燈膽和T5節能光管,致力於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在2019年,景樂集團也與環保品牌Lexngo合作,在旗下部分餐廳引入可拆洗重用矽膠飲管,以響應減塑潮流。 這些環保行動,顯示了集團在經營的同時,也曾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
回顧與前瞻:景樂集團在香港飲食文化的地位
景樂集團在過去三十多年裡,為香港的餐飲業帶來了豐富多彩的選擇,特別是在推廣主題餐廳和引入國際美食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不僅滿足了香港食客對不同菜系的需求,也為香港的飲食文化增添了獨特的魅力。即使在目前面臨巨大挑戰的情況下,我們也不能忽視它曾經的輝煌以及對行業的貢獻。
對於景樂集團的未來,目前充滿了不確定性。香港餐飲業正處於一個轉型的關鍵時期,業者需要更加靈活、創新,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 無論結果如何,景樂集團的故事都將成為香港餐飲發展史中重要的一頁,提醒著行業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也要具備足夠的韌性和應變能力。
我衷心希望香港的餐飲業能夠克服眼前的困難,繼續為市民和遊客帶來美味和愉快的用餐體驗。而像景樂集團這樣的老字號,無論最終走向何方,它在香港餐飲界留下的印記,都值得我們回顧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