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淑佩:從運輸到文體旅的政策路

羅淑佩:從運輸到文體旅的政策路

  1. 認識羅淑佩:一位多面向的香港官員
  2. 公職生涯起步:從勞工到政務官
  3. 運輸署長任內的革新:易通行與三隧分流
  4. 房屋政策的鐵腕:打擊濫用公屋
  5. 爭議與公眾形象:追星與「貼地」風格
  6. 掌舵文體旅局:新挑戰與機遇
  7. 羅淑佩的政策影響與未來展望

羅淑佩,這位在香港政界備受關注的人物,近期履新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一職,再次成為公眾焦點。從我觀察香港公共事務多年來看,羅淑佩的仕途晉升速度確實令人矚目,她在多個重要崗位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從早期的勞工及貿易工作,到後來的運輸署署長、房屋局常任秘書長兼房屋署署長,再到如今負責文化體育及旅遊事務,羅淑佩的職業生涯可謂豐富多元。她的工作風格和個人特質也時常引發討論,無論是推動政策時的果斷,還是公餘時間的「追星」愛好,都讓這位官員在公眾眼中顯得更加立體。

作為一位資深政務官,羅淑佩的政策執行能力在業界有口皆碑。她在不同崗位上面對過各種複雜的社會議題,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例如,她在運輸署任內推動的「易通行」和「三隧分流」就對香港的交通出行產生了直接影響。隨後在房屋局,她大力打擊濫用公屋的行動,也展現了其強硬的一面。這些經歷塑造了她獨特的政策風格,也為她贏得了「效率」和「強勢」等評價。深入了解羅淑佩的政策歷程,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香港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公職生涯起步:從勞工到政務官

羅淑佩於1989年7月加入香港政府,她的早期職業生涯始於勞工主任及貿易主任職系。這段經歷為她日後處理複雜社會及經濟事務奠定了基礎。想像一下,在那個年代,政府的運作方式和現今有很大不同,羅淑佩需要在相對傳統的體系中學習和成長。1990年7月,她轉職政務職系,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意味著她將開始接觸更廣泛的政策範疇,並在政府內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成為政務官後,羅淑佩曾在多個決策局及部門服務。這些部門包括前政務總署、前憲制事務科、前貿易署等。在這些不同的工作環境中,她積累了寶貴的跨領域經驗,了解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作模式。這段時間的磨練,無疑提升了她的政策分析、協調和執行能力,為她未來的晉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時候我想,這種不斷變換工作崗位的政務官體系,或許正是培養全方位人才的一種方式。

旅遊事務副專員時期

2010年至2016年期間,羅淑佩出任旅遊事務副專員。這是一個與現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工作有部分重疊的崗位。在這個位置上,她負責協助推動香港旅遊業的發展,參與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旅遊業對香港經濟至關重要,這段工作經歷讓她對本地旅遊生態、國際旅遊市場以及相關的挑戰和機遇有了深入的了解。我相信,這段經歷將對她如今領導文體旅局大有助益。

從旅遊事務副專員到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秘書長,羅淑佩的工作範疇再次轉變。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她接觸到更為敏感和複雜的政治及內地事務,這需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談判協調能力。這一步步的歷練,使得羅淑佩成為一位經驗豐富、能夠駕馭不同政策領域的高級官員。她的晉升軌跡,可以說是香港政務官體系中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

運輸署長任內的革新:易通行與三隧分流

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羅淑佩出任運輸署署長。這段時期,她主導推動了兩項對香港交通影響深遠的政策:「易通行」和「三隧分流」。回想起「易通行」剛推出時的狀況,確實經歷了一段磨合期。系統延誤、宣傳不足、司機對新系統不熟悉等問題,都引起了不少民怨。作為當時的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她曾公開多次向市民致歉,並承認「易通行」事件是她「人生中頗大的挫敗感」之一。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易通行」逐漸順暢運作,為駕駛者帶來了便利。這項政策的推行,體現了政府在智慧城市發展方面的努力,也反映了羅淑佩在面對困難時的承擔精神。當然,任何大型政策的落地都不會一帆風順,當中的挑戰和爭議是推動社會進步過程中難以避免的部分。我的個人經驗也告訴我,新的系統和政策總需要時間來適應,關鍵在於政府如何聆聽民意並不斷改進。

另一項重要政策是「三隧分流」。這項旨在重新分配三條過海隧道車流的政策,涉及複雜的收費機制和交通管理策略。羅淑佩在推動這項政策時,需要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並向公眾解釋政策的目標和影響。這項政策的實施,希望能緩解過海隧道的擠塞問題,提升整體交通效率。羅淑佩在任內的這些交通改革,無疑是她公職生涯中的重要篇章,也展現了她在應對城市交通挑戰方面的能力。

房屋政策的鐵腕:打擊濫用公屋

從運輸署轉任房屋局常任秘書長兼房屋署署長,羅淑佩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備受關注的房屋問題上。她於2023年8月15日上任,並立即將打擊濫用公屋作為工作重點。 她曾明確表示「濫用公屋絕對不能容忍」。 在她的領導下,房署加大了對公屋資源濫用行為的打擊力度,例如收緊富戶政策等。

這項政策的推行取得了顯著成效。據報道,在兩年內,房屋署成功收回了約5000個單位,這個數字相當於興建一條中型公共屋邨。 此外,房署還推出了「善用公屋資源獎勵計劃」,為實名舉報濫用公屋的人士提供獎賞,包括現金3000元。 這些措施展現了羅淑佩在執行政策時的果斷和效率,也回應了社會對公屋資源公平分配的訴求。

A dynamic photo collage showing Rosanna Law in different official capacities - perhaps speaking at a press conference about housing, attending a transport-related event, and a more recent photo in her role for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 The style is professional and informative.
This image is a fictional image generated by GlobalTrendHub.

作為一名公屋出身的官員,羅淑佩對公共房屋有著個人的情感和理解。 她曾表示,希望公屋能為市民提供一個安居之所,讓年輕一代能夠有機會「向上流」。 這種個人背景或許也促使她更堅定地推動打擊濫用公屋的政策,確保真正有需要的人士能夠受惠。我認為,一個官員的個人經歷有時候確實會影響他們的施政理念和決策方式。

爭議與公眾形象:追星與「貼地」風格

除了在政策執行上的表現,羅淑佩的公眾形象也經常成為媒體和市民討論的話題。她最為人熟知的個人特點之一,莫過於她是香港男子組合MIRROR成員陳卓賢(Ian)的忠實歌迷,並以「Hellosss」(Ian粉絲的官方名稱)自居。 她曾多次被市民拍到在公餘時間出席陳卓賢的公開活動,包括演唱會、機場接機、甚至頒獎典禮等。

這種高調的「追星」行為,為羅淑佩贏得了「追星署長」的稱號,也讓部分市民覺得她「貼地」和真性情。 然而,這種行為也引發了一些爭議,特別是在她擔任運輸署署長期間,香港遭遇「世紀黑雨」後,她被拍到在機場追星,部分輿論認為她在救災善後期間追星觀感不佳。 房屋署事後澄清她是在公餘時間參與活動,並且在黑雨期間一直留在辦公室工作。

羅淑佩本人對此也曾作出回應,表示自己到了這個年紀,為何不能做大家都會做的事情。 她甚至在接受訪問時,風趣地回應了關於Ian是否是其理想伴侶的問題,笑言自己「做得佢阿媽有找」。 這種坦率和幽默的態度,或許是她「貼地」形象的來源。我的看法是,官員在公餘時間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人之常情,只要不影響公職,適度的展現個人特質反而能拉近與市民的距離。

An illustration or photo representing the intersection of public service and personal interests, perhaps a stylized depiction of a government building alongside subtle elements related to music or fandom, conveying the idea of a public figure with relatable hobbies.
This image is a fictional image generated by GlobalTrendHub.

掌舵文體旅局:新挑戰與機遇

2024年12月5日,羅淑佩被任命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 這是她公職生涯中的又一個重要轉折。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工作範疇廣泛,涉及推動香港文化藝術發展、體育事業,以及振興旅遊業。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的崗位。

上任後,羅淑佩表示深感任重道遠,並指出文體旅是重要的政策範疇,也是向外展示香港中華文化底蘊、說好香港故事的平台。 她提到將與業界商討如何用好中央的一系列惠港措施,例如中央贈港大熊貓、重啟深圳「一簽多行」等。 這些措施旨在吸引更多內地和國際旅客來港,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此外,羅淑佩還需要應對一些現有的挑戰,例如啟德體育園的啟用準備工作,以及如何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 在前任局長楊潤雄任內,文體旅局曾因美斯訪港表演賽失場、啟德郵輪碼頭交通安排等事件受到批評。 羅淑佩需要汲取經驗,確保未來的盛事活動能夠順利舉行,並提升相關配套設施的服務水平。

我的觀察是,文體旅局的工作需要具備跨領域的視野和協調能力,既要了解文化藝術和體育界的實際需求,又要熟悉旅遊市場的變化和趨勢。羅淑佩過去在旅遊事務和多個政策局的工作經驗,或許能為她在這個新崗位上提供幫助。我也期待她能將過去在運輸和房屋領域展現的執行力,應用到文化體育及旅遊的發展上。

未來施政重點

在新的崗位上,羅淑佩的未來施政重點預計將包括:

  • 全力準備啟德體育園的啟用,確保運作順暢。
  • 利用中央惠港措施,吸引更多旅客,推動旅遊業復蘇。
  • 推動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發展,落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的目標。
  • 辦好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等大型體育盛事。
  • 提升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吸引力和管理水平。

這些任務都充滿挑戰,需要羅淑佩及其團隊付出巨大的努力。作為市民,我們樂見政府官員展現幹勁和承擔,也期待文體旅局能在她的領導下取得新的成就。

羅淑佩的政策影響與未來展望

從早期的政務生涯,到在運輸署推動「易通行」和「三隧分流」的改革,再到在房屋局鐵腕打擊濫用公屋,羅淑佩在香港公共服務領域留下了清晰的足跡。她的政策風格被認為是果斷和注重執行,而她「追星」的個人愛好則讓她的形象更加貼近市民。這些不同的面向共同塑造了如今的羅淑佩。

履新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對羅淑佩而言既是新的挑戰,也是展現其多方面能力的機會。如何在充滿變數的國際環境中提振香港旅遊業?如何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孕育出更豐富多元的文化藝術?如何將香港打造成真正的盛事之都?這些都是擺在她面前的重要課題。

我的個人感受是,羅淑佩的經歷告訴我們,優秀的政務官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儲備、堅定的執行力,以及與時俱進的溝通方式。羅淑佩的政策路程是一部不斷學習和適應的過程,而她能否在新的崗位上繼續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將取決於她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以及她能否以開放和創新的思維,為香港的文化、體育和旅遊事業開創新的局面。我們拭目以待。

Leave a Comment